哲学基础:他建立在胡塞尔发展的现象学基础上。现象学重视当下的主体体验。胡塞尔认为,人类是通过与他人、世界的交互过程来感受确认自己的主体和世界的。人类主体感的形成不是一个绝对孤立、孤独的行为,而是一系列主体与主体之间交互影响所产生的体验性结果,这一系列过程此起彼伏延续着人类的自体感和生命感。 许多人把主体间性心理治疗仅仅认为是自体心理学的分支或是发展的组成部分,这是不对的。主体间性作为一种哲学原则它适用于任何咨询流派和咨询过程。通俗的说,只要是两个人以上就会产生 交互影响,甚至是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与这个世界产生交互作用。 理论假设: 主体间理论假设之一,人们对自我的感知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p2)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本体"是由周围环境因素以及同化这些环境要素的特定模式所共同决定的 。比如说,如果来访者由一个严格、苛刻、不近人情的父亲扶养长大,她的这些经历将会影响到她对自我的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到她对现实生活中关系的预期。此外,她和父亲相处时,生活事件、情绪情感、躯体感受和父亲有关的经历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她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将会对她现在的人际互动模式造成影响,使得现有的互动模式也具有她和父亲的互动模式的特征。 主体间理论的假设之二,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是维持自己的经验组织方式。(p18) 主体间理论的假设之三,人们会主动寻找可以促进自我心理发展的关系体验。(p19) 致病原理:既然是主体性,它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正是因为主体性的存在而无法洞悉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心理问题既不产生于内在冲突,也不产生自我发展的阻滞,心理疾病产生于当下:"当下"是指个人主观感受得以形成的复杂背景。 治疗目的:调整或改变来访者就的经验组织原则,扩大来访者的经验领域,打开一个更加丰富、复杂又灵活的情感世界。(序言)Lichtenberg 等人提出,治疗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维持或重建自我统和感。r> 治疗原理: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关注来访者主观经验的展开以及解释。通过来访者主观经验的展开以及解释将会带来来访者组织经验原则的变化,而咨访双方对来访者主观经验的共同感受与理解也会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咨访双方对来访者主观经验感受和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大"背景"。它包括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主体,双方互动形成的"场",以及对来访者主观经验的理解。来访者和情感协调的咨询师互动,用新的视角看待过往经验,转化由此就会发生。(p30) 治疗的标准过程:通过咨访关系这个背景来探索来访者与他人互动的特有模式,进尔找出来访者旧有的经验组织原则,通过与治疗师的交互活动获得新的组织方式,最终改变来访者当下不适应的感受和行为。 主体间性治疗的特点:不会对来访者的异常行为提前进行假设。更加重视健康的面向,而不是只抓住病理、病因不放,也不关注传统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动力、防御和阻抗等内容,它关心的是人们组织、构建个人经验的方式和模式。不关注本能驱力的作用,关注情感和感受。 成功的主体间性治疗中,来访者会更加自如、真实的面对自我,接纳并信任自我的感知和体验。 基本概念 1.主体性 主体性属于个体的对自我和世界的经验流。具体的说,表现为个体对自我和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或者说,主体性是指一个人内在经验的综合,其中也包括很多无意识内容,是一个人提到"我"的时候,亦即他的经验、行动、感情、感知、有意识和无意识内容的综合体。(p47) 举个例子:一个女性来访者告诉我,前天遇到一个骗子,当来访者揭穿他以后,骗子打了他一巴掌,走了。来访者非常恐惧、悲伤,近两天噩梦连连,并对这世界感到不解和绝望。这些东西就是主体性表达。(导言) 2.主体间性 指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分析师与病人之间的交互影响。 3.情感协调 情感协调是指咨询师可以正确理解来访者的主体性并做出合理反应的能力。(p46) 具体两个例子见(p75——79) 4.经验组织原则 它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是构建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基础。它来源于个体生命早期与抚养者的互动关系。举个例子:一个年轻女性坚持认为自己的生活阴云密布、总是很倒霉。她始终相信: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人都会让她失望和受伤,她的生活没有任何希望。这就是她的经验组织原则。 5.主体间场:就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因为不同的主观经验在交互作用中产生的能量空间。类似磁场。 6.共情式倾听 倾听中通过贴近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体验来访者的情感、感受,以达到情感链接的目的。 7.共情—内省 共情上面已经说了。内省包含以下两个过程:一方面是内观自我——反省我们自身是否拥有与来访者经验相符合的线索,另一方面是了解我们对主体间场的影响与贡献。(p59) 主体间心理治疗的要素: 1.咨询场所的硬件环境,咨询师的共情—内省式倾听以及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互动关系。 2.对来访者主观经验的解释,即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以及来访者对主观经验的赋意给予解释。解释赋意就是说明主观经验的个人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对日后经验的影响。让来访者理解这些主观经验,比如情感、认知、关系等。 举个例子:上文中说的来访者觉得自己的父亲严肃、苛刻、不近人情,这是一种主体性体验,仅仅了解这种感受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对这种感受的赋意,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来访者的自我认知方式:她是否会因为父亲更偏爱哥哥和家中宠物而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或了无生趣?她会不会因为父亲对哥哥给予更高的期望而自卑,认为自己有缺陷或者无能?她是否会因为父亲对自己的否定而丧失自我价值感?(p12) 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p25—26)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男士,总是抱怨自己不能和女士约会......” 3.来访者主观经验的转化。成功的治疗可以帮助来访者形成新的经验组织方式、新的自我认知视角,以及基于新的经验组织方式和自我认知方式形成的期望。(p16) 主体间心理治疗的任务:探索来访者的情感世界,确认并分析个体的经验组织原则,还要理解两者的关系并调整或转化来访者的经验组织原则。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咨询立场是:共情—内省的咨询模式。这里的共情的定义是,体验和感受另一个体内心世界的能力。这里的内省是指咨询师自我协调的方式,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咨询师要对自己给来访者造成的影响保持觉醒。(p19—20) 主体间理论为什么这样重视内省状态是因为: 1.它可以揭示咨询师对来访者主观感受的影响和贡献;r> 2.它可以为咨询师提供情感和经验类比,而这有助于帮助来访者理解来访者的内心,并且促进二者的情感协调。(p21)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对来访者问题的观点:不管来访者的问题和异常行为有多破坏性,或对他人来说多么不可思议,这都是他们追求心理健康和内心统合感所做出的最好的努力。(p43) 主体间心理治疗的督导观点: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被督导者更好地理解、阐述来访者的主体性,并促进其转化。(p152) 督导对被督导的倾听也是共情—内省模型,也是要保持敏感性。(p153) 督导的重点是指导被督导者对情感的回应和处理,帮助被督导者专业性的养成。(p153) 主体间性督导强调患者、治疗师与督导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一个主体间场)而形成的个人意义的展开和阐释。(p155) 主体间性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对当下体验特别是访谈中的敏感,对来访者感受多样性的理解,对治疗师与来访者互动中情感协调性的觉察。践行咨访双方"心灵平等"的原则,咨访双方都不是权威。保持经验的开放。持续的课程培训、督导以及个人心理咨询,保持终身学习。 在非督导的情境下,我们也可以获得自我反省。比如阅读专业书籍、小说、与同龄人交流或者倾听病人都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经验组织原则的认识,这有助于转化过程的发生 |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