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焦作心理咨询-宁启智心理工作室
13782880027
焦作心理咨询-宁启智心理工作室
宁启智心理工作室
专业、有效、诚信、权威而成为口碑佳

客户咨询服务热线:

13782880027

您的位置:首页 > 分析情景

十倍速疗法--短期心理治疗的地位

发布日期:2023-07-17 浏览次数:2

详细说明:


我们这个时代,唯其drawingroom不再,才会需要consulting room的存在。

——Bacon

后与岩头至澧州鳌山镇,阻雪。

——雪峰义存

关于本书,我将分两部分说明我的理解和想法:(一)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和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ies)概说,以及(二)对巴史克这本《10倍速疗法》的简评。

(一)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概说

精神分析理论百年来的延革,大致可分为:(1)本我心理学(id psychology)、(2)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3)客体关系理论、(4)自体心理学、(5)拉岗学派(Lacanian)。其中(1)与(2)属古典理论;(3)源自英国,分克莱因学派(Kleinian)—系和独立学派(independents);(4)则为(2)之传统断裂后的新革,与(3)互为表里,且尤与独立学派相契。十年来我的看法是:(3)与(4)是目前动力心理治疗的两大基柱。另鲍比(Bowlby)的依附(attachment)理论与(3)、(4)皆有关,苏利文(Sullivan)一系下来的人际精神分析(interpersonal psychoanalysis)则可谓美国版的客体关系理论,仍甚活跃,与(3)、(4)皆有对话。(5)则与人文学科交涉甚深,其关注未必是临床。

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之重要性何在?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用古典理论(尤其是自我心理学)建构对人的理解?

因为自我心理学基本上是在超我(superego)/自我(ego)/本我(id)的架构下,拆解描述人如何为冲突(conflict)所苦的机制,但并未怀疑这个架构可能早已不能视为当然。而整个二十世纪,行阴迁流甚剧,稳定的生长环境(average expectable environment)是福气、幸运,而非必然;不幸者流离(disconnected)、错置(dislocated)、失所(dispossessed),情感上无依,现实上无据,惶惶终日,不知所止。人之为人,已成危楼,结构坏矣,不可居矣,魂不守舍矣。这结构的缺损(deficit)如自幼即发生,我们便称之为基本谬误(basic fault独立学派四君子之一Balint语),但结构的隐忧并非止于童年,人生沿途随时还是可能发生。关于冲突vs.缺损,我们遂可说,冲突之苦,尚在精神官能症(neurotic)范围,缺损之苦,则已达自我疾患(self disorders),此时精神病理现象十分猛烈,所见皆为自我崩解之产物(disintegration products)。

而为什么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因为我(self)相对应的正是他者(the other),其间之关系正是所谓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或亦可说,客体关系是自我经验(self experiences)的关键面向,是理解自我状态(self state)的重要入口。这么说并无碍人有独处的时候,但孤独(solitude)唯其有好的内化的客体相随,才不会堕入荒芜寂寥。温尼考特(Winnicott)所谓有他者同在的独处能力(capacity to be alone/in the presence of the other),和寇哙特讲的自我客体(self object),皆为此意。

巴史克属第一代寇哈特弟子(Kohutian),寇哈特开始酝酿其对自我的思索时值一九六〇年代,一九六八年《The Analysis of the self》付梓,遂开始了由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蜕变出的北美精神分析学界的新纪元,其时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的一群兴奋的青壮学者,如Arnold Goldberg、Ernest Wolf、Paul Ornstein、Anna Ornstein、Paul Tolpin、Marienne Tolpin等,和本书作者巴史克,亲炙随侍寇哈特,遂为其核心成员(恰如佛洛伊德当年)。寇啥特最富创造力的一九七〇年代,若非有这群追随者在其身旁(那绝对是自我客体的体现),很难想象寇哈特能否坚持下去,建构他想完成的理论刍型。一九七八年《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论文《The Search forthe Self》第一、二集《Paul Ornstein编》出版,一九八一年辞世,一九八五年《Self Psychology and the Humanities》出版(史学家Charles Strozier编),收录寇哈特逝前数月间与Strozier的访谈),一九八四年《How does analysis cure?》出版,论文《The Search forthe Self》第三、四集分别于一九九0、一九九一出版(PaulOrnstein编),《Kohut’s Seminars》于一九七七年出版(Miriam Elson编,为寇哈特一九七二至七三年在芝大的讲座纪录),《Kohut’s Lectures》于一九九六年出版(Tolpins编,为寇哈特一九七五至七六年在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的讲座纪录)。自体心理学自寇哈特过世迄今近二十年中,仍持续传延,每年年会于十月底召开,约有来自全世界近五百人与会。

自体心理学旨在关注一个人的“我”如何能存活并绽放尊严,免于枯涸扭曲破碎毁灭,只要一息犹存,这是每个人一生的事。其关键概念正是位处一个人内外界面之自我客体,自出生、婴幼、童年、少年、青春、成年、中年、老迈,以至死亡,终其生“我”是由这个界面所孕育决定。早年经验自有其形塑力量,但生命是一持续积累的过程,充满斑驳不纯的弥补努力和沉沦颓丧。我们都有坎陷的机会,有的可溯自童年,结构缺损始自彼时(因为人这种麻烦的生物需要太长的时间长成,遗憾遂为常态),但有的未必可追溯得那么早,完整美满的家不见得阻挡得了一个青少年或成年人失足。在治疗室相遇之际,这个界面势将重演其人生主题(major themes),所谓移情关系(transferance)正是每个被治疗者界面上关系之原型的反复。

我忆起K,十一岁那年,数月间母父相继过世,四子女,除长姐高中继续住校念书,她和八岁妹妹及四岁稚弟,辗转离散台湾四界之孤儿院,直到十八岁方离开自行谋生。每当忆及那段岁月,大雨深夜狂奔,只想被撞死方休。二十岁仓促结婚,理由无他,一个人无法独眠。但身旁躺卧一人,夜半仍会惊恐怕其死于睡梦,恐慌忧郁边缘性状态自杀住院数度。旋生一女,旋离异,独立抚养之,茫茫人海,归期不知。

久矣未见,不知君犹平安否。如果结构(structure)、节奏(tempo)、平衡(balance)、完整(integrity)是构建身为-个人的状态的四要素,难矣、难矣、难矣!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描述的正是这个困难。

(二)巴史克《10倍速疗法》简评

巴史克的缺点是,他讲得太清楚了。自我疾患是自体心理学亟欲界定、理解、愈合的,至今我仍屡屡为被治疗者的生命经验所眩惑感动(否则这件事我是做/想不下去的),治疗者舟渡接引被治疗者,治疗也者,旨在过渡(working through)生命中的基本情结和为其所攫捕之反复之苦,以至终有自由可言,随意所趋,做诸事业,成就为人之庄严。巴史克的思维是非常美式的,对机制和治疗者的动作讲究精确,但生命经验是无法这么准确的。而之所以考虑短期治疗,至少有三个理由:一是现实上近年保险给付之疗程限制,二是治疗者工作量握不住案数积累,三是当今人和人的关系很可能只能是短期的。

巴史克功在应用自体心理学于这一时间框架限制下的疗程建构,因为其他讲短期治疗者,往往仍在自我心理学范围内思维,遂亦为机制式拆解,无自我概念,亦不知自我疾患为何物;而客体关系理论本质上很难行短期治疗,因为其主题就是移情关系和反移情关系,要探索并化解这个主题,必然要花很长的时间。而自体心理学的短期疗程建构,可置于其代偿结构(compensatory structure)之修复(即巴史克强调的:“病人有什么正面的部分(不只是问有什么问题)?其恢复的本钱、力量或着力点何在?”),遂可望于短期内回复某种平衡和有效能的状态。但这并不表示被治疗者已免疫于未来不可知的风浪,而反之如果短期治疗无法竟其功,则须考虑较长之疗程。巴史克本书的主旨大致如是。

而置于台湾,马上需虑及社会文化的因素。我们的自我与客体关系之形成和崩解之路径及现象究竟如何,近十至十五年的迁流,台湾终于杂乱地进入它的现代风格,治疗室里(和媒体社会新闻)所见皆为被现代化这个迫人盲目崇拜的偶像所历碎的灵魂,两千两百万种死法,有哪一种有道理?如果心理治疗在台湾有任何后设的意义可言,正是在对当代的精神现象做体会、观察、反思。而治疗室内外,包括治疗者本身,都还正在个人业力和集体共业的未知的旅途中。幽冥众生,希蒙开晓,《药师经》如是言,但台湾失落灵魂的救赎何在?读者在对巴史克所述的模式熟悉及运用之际,应不忘此疑问。


79.jp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782880027

微信咨询
焦作心理咨询-宁启智心理工作室
返回顶部